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款不按时上缴违法吗?
释义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超过一定数额且未归还的情况下,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具体数额标准由各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不仅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还包括给他人使用。若多次挪用并未归还,挪用公款数额将累计计算。若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并共谋、指使或策划取得挪用款,使用人将被视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法律分析
    违法,按挪用公款罪处理。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法律规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l.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其行为更具有特殊性和公务性。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无论是个人使用还是营利活动,无论数额大小,都应予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对于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案件,若存在共谋、指使或策划等情节,相关人员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1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