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和出让赔偿有何不同 |
释义 | 划拨地与出让地拆迁的主要区别在于补偿方式、使用期限和权属人。出让地有补偿金、有使用期限,土地使用权属于原受让人;而划拨地几乎没有补偿、没有使用期限,土地使用权仍属于国家。拆迁对出让地不赔偿,但会赔偿附着物;对划拨地会给予补偿,包括房屋价值、搬迁、临时安置等。划拨地可通过土地证或房产证上的登记方式来区分。 法律分析 划拨地与出让地拆迁不一样,具体区别如下: 1、补偿不同出让土地是指开发商以有偿的方式取得土地,并且根据评估地价的相关比例支付了土地出让金,而划拨的土地几乎没有补偿。 2、使用期限不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而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有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定。如普通住宅的使用年限为70年,商业用房40年,综合用房50年等等。 3、权属人不同出让地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原受让人,划拨地的土地使用权仍属于国家。另外,虽然拆迁对出让土地是不赔偿的,但是对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赔偿。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资料扩展:怎么区分是划拨地还是出让地土地证或房产证上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或土地来源栏登记为“划拨”的土地为划拨土地。土地证或房产证上虽然没有明确登记是否划拨,但土地使用年限为空白的为划拨土地。 拓展延伸 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和出让赔偿的法律规定与适用范围对比分析 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和出让赔偿在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主要适用于政府征收土地或城市更新项目,涉及房屋拆除和搬迁的情况。而出让赔偿则主要适用于土地出让给开发商或个人进行建设和开发的情况。 在法律规定方面,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通常由政府负责,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计算和支付。而出让赔偿则由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双方协商确定赔偿方式和金额。 在适用范围上,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适用于被征收人或受拆迁影响的居民,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住房需求。而出让赔偿适用于土地出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合同约定,涉及商业、工业、住宅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 因此,了解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和出让赔偿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有助于相关方面在土地利用和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权益保护和合法权益的实现。 结语 通过对划拨地与出让地拆迁的具体区别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补偿、使用期限和权属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划拨地几乎没有补偿,而出让地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划拨地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而出让地使用权有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定;划拨地的土地使用权仍属于国家,而出让地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原受让人。此外,拆迁对出让地是不赔偿的,但会对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赔偿。了解土地划拨后的房屋拆迁赔偿和出让赔偿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有助于相关方面在土地利用和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权益保护和合法权益的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 (二)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三)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