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三性认定顺序及其重要性
释义
    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的认定应综合考虑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采用逻辑推理、经验法则、推定和司法认知等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查判断证据的采纳和采信,阐明其理由。
    法律分析
    对证据“三性”的排序是: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的认定,应当结合诉讼各方举证质证以及法庭调查核实证据等情况,根据证据规则,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必要时使用推定和司法认知等方法,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查判断,阐明证据采纳和采信的理由。合法性是对具有关联性的证据的一种价值判断,判断一组或单个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鉴定程序与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鉴定程序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鉴定程序包括鉴定申请、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方法的确定、鉴定过程的记录等。在鉴定程序中,专业的鉴定机构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分析、检验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鉴定程序的合规性和公正性对于保障当事人的权益至关重要。一旦证据经过鉴定程序并被法庭采纳,其法律效力将得到确认,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当事人应当充分重视证据的鉴定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证据的排序是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在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的认定需要考虑诉讼各方的举证质证、法庭调查核实等情况,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使用推定和司法认知等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并阐明采纳和采信证据的理由。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鉴定程序是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鉴定程序包括鉴定申请、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方法的确定和鉴定过程的记录等。当事人应重视证据的鉴定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4 13: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