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通过公证实现抚养权和监护权的转移? |
释义 | 《公证法》明确了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项的范围以及不予办理公证的九种情形。监护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法律分析 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子女抚养权协议书可以去公证处公证。《公证法》明确了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项的范围以及不予办理公证的九种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1、合同 2、继承 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4、财产分割 5、招标投标、拍卖 6、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和犯罪记录 8、公司章程 9、保全证据 10、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 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 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 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 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 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 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 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监护权 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对于处于父母保护之下的未成年人来讲,法律已详细规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些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就是他的父母。无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以及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他人保护的权利也是监护权。 结语 双方当事人可协商一致,将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进行公证,以确保其法律效力。根据《公证法》,公证机构可办理各类公证事项,包括合同、继承、委托等。然而,需注意公证机构在九种情形下不予办理公证,如无利害关系、争议等。监护权是指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进行管理和保护,包括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而无父母或受限制者的权益需他人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