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聚会饮酒致死,同桌如何担责?
释义
    同桌喝酒致死的责任承担原则是责任自负,包括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未劝阻酒后驾车等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喝酒出车祸同桌也有责任,包括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酒后驾车未劝阻等情形。
    法律分析
    一、同桌喝酒致死的如何承担责任
    1、桌喝酒致死的责任的承担:原则上是责任自负,有以下情形的酒友应担责:
    (1)强迫性劝酒;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
    (3)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4)未劝阻酒后驾车。
    上述行为可以证明行为人有过错,所以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二、喝酒出车祸同桌是否有责任
    以下四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拓展延伸
    责任界定:同桌喝酒致死事件中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
    在同桌喝酒致死事件中,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来界定的。根据法律原则,承担责任的主体可能包括同桌的饮酒者、提供酒精的人、场所经营者等。具体的责任界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饮酒者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存在过失、是否存在主观故意等。同时,提供酒精的人是否具备合法资质、是否存在过失或违法行为也需要考虑。场所经营者是否履行了相关的安全管理义务也是责任界定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可能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追责、行政处罚等。具体的责任界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结语
    在同桌喝酒致死事件中,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来界定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同桌喝酒致死的责任承担,主要考虑是否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未劝阻酒后驾车等情形。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可能涉及民事赔偿、刑事追责、行政处罚等方式的责任承担。因此,对于同桌喝酒致死事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行为和责任,以确保公正的法律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
    未成年人在校内、园内或者本校、本园组织的校外、园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幼儿园应当立即救护,妥善处理,及时通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