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未成年人犯罪判刑原则:未满12周岁不予处罚,年满16周岁按犯罪名处刑,年满14不满16周岁犯八种法定犯罪或严重暴力犯罪从轻处罚,判刑应减轻,不适用死刑。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判刑具体如下: 1、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不予处罚;、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处其所触犯罪名相应的刑罚; 2、年满14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八种法定犯罪,或年满12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等侵害人身的严重暴力性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以相应的刑罚; 3、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刑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对待的特殊考量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这类犯罪行为,刑事法律有着特殊的考量。在判决方式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倾向于采取更为温和和教育性的措施,以期对其进行改造和教育。这包括但不限于少年院的管教、社区服务和心理辅导等。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行为上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并成为有益的公民。刑事法律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考量,旨在平衡惩罚和教育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刑事法律对此有着特殊的考量。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倾向于采取更为温和和教育性的措施,以促进其改造和教育。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行为上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刑事法律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考量,旨在平衡惩罚和教育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具体确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应根据案件情况慎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