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标准
释义
    我国刑法规定,认定标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进行考虑。如果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并且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五万元以上,那么就构成犯罪。如果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那么该行为就只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一、卖假烟定罪金额如何认定
    在实务中,生产、销售假烟一般都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我国日前适用的刑罚体系中,犯罪情节影响着刑罚的轻重。严重的犯罪情节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刑罚也就越重。犯罪情节较轻,没有造成实际损失,那么就相应的减轻处罚。而在本罪中,本罪属于数额犯,生产、销售情节的轻重体现在销售数额的多少上,刑罚根据这些数额的多少制定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关于该罪的金额认定有三个需要注意的点:
    1.认定的金额只能计算成品的价值,机器的价值一般不应计算在内。
    公安在处理该案件时,都会委托烟草专卖局出具相应的烟草专卖品核价表,而核价表中不仅会有成品的价值,还有机器的价值。办案机关经常将核价表的合计金额当做嫌疑人所涉及的“货值金额”,这样认定是错误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通知第十六条:本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而作为犯罪工具的机器不属于以上所描述的伪劣产品,故不能将其认定为货值金额。
    2.如果生产的假烟未销售,未销售的金额可能会以犯罪未遂定罪处罚。
    涉案伪劣产品尚未销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二条:“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定罪起点数额标准的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也即,即便未销售认定未遂的,查扣货品价值超过15万元的,仍会被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3.实务中还存在犯罪团伙既有未销售金额也有销售金额,此时认定犯罪金额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二是销售金额和未销售货值金额分别达到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或者均达到同一法定刑幅度的,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重处罚。(《解释》第二条)即未销售金额和销售金额应当分开进行计算,实务中有些办案单位将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相加来认定犯罪金额,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容易导致嫌疑人最后承担远超过其本应负的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分工不同,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可认定为从犯,比照前述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查到卖假烟怎么处罚
    销售假烟根据具体数额确定承担的法律责任。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销售总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烟草专卖品公开销毁。
    2、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生产伪劣药品罪与其它犯罪行为的区别
    本罪与过失销售劣药的界限
    由于劣药在市场中大量存在,以及销售主体的多元化,所以因为缺乏药品专业知识和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过失销售劣药的情况也相当普遍,但销售劣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所以,过失销售劣药即使造成了严危害结果,也不构成犯罪。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本罪的犯罪对象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存在从属关系,因而易于混淆。但两罪在犯罪客体、犯罪对象以及认定标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生产、销售劣药,如果对人体健康未造成严重危害的,不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但如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根据刑法第149的规定,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生产、销售劣药,既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销售金额又在5万元以上,对此情况,应按照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原则处理,即依照处刑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二者除犯罪主体不同外,在客观方面也有所不同。生产、销售劣药罪在客观上有生产、销售行为;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利用欺骗的手段,把根本不具有药品效能的物品当作药品诈骗钱财,甚至不考虑其外观和包装。
    本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界限
    两罪的区别在于:第一,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犯罪对象是劣药;后者犯罪对象是假药。第二,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认定标准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只要有“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状态就能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则须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才能成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