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认定后单位不赔偿的解决方法 |
释义 | 工伤认定申请后,劳动保障部门60日内作出决定。单位否认工伤需承担举证责任。确定工伤后,单位与受害人可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申请仲裁,不服仲裁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1、先申请工伤认定;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用人单位否认是工伤的,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证明的责任; 4、在确定属于工伤后,单位和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属能够协商的,就双方协商赔偿数额进行赔偿; 5、协商不成申请仲裁; 6、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后单位拒绝赔偿的应对策略 工伤认定后单位拒绝赔偿的应对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医疗记录、工伤鉴定报告、证人证言等,以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您的工伤认定。其次,与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表达您的权益和要求,可能需要寻求法律援助或劳动仲裁等途径来解决争议。同时,可以考虑寻求媒体曝光、社会组织支持等方式来增加舆论压力,促使单位履行赔偿责任。最后,如有必要,可以考虑提起诉讼或仲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针对单位拒绝赔偿的情况,应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 结语 工伤认定后单位拒赔,应及时收集证据,与单位协商,寻求法律援助或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可考虑媒体曝光、社会组织支持,增加舆论压力。必要时提起诉讼或仲裁,捍卫合法权益。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