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被诈骗了钱财,知道对方姓名,不知道对方住哪里,可以去报案吗?
释义
    该文章主旨为:通过手机号和微信号可以查到对方的身份证,可以报警处理诈骗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数额不同的诈骗行为,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的处罚。
    法律分析
    可以。
    可以报警处理,通过手机号和微信号可以查到对方的身份证,找到对方。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被诈骗者如何追查对方住址以报案?
    被诈骗者如何追查对方住址以报案?在面临诈骗后,被害人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追查对方的住址以报案。首先,可以尝试通过支付宝、微信或银行等渠道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如手机号码、银行账户等。其次,可以尝试联系警方或雇佣私人侦探来帮助调查对方的住址。此外,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搜索或人脉关系来寻找对方的线索。如果有必要,可以向相关平台或机构申请法律程序来获取对方的身份信息。但在追查过程中,被害人应当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陷入更多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及时向警方报案,提供已知的对方姓名和相关细节,以便警方展开调查并采取合适的法律行动。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被诈骗者可以追查对方住址以报案。但在追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陷入更多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及时向警方报案,提供已知的对方姓名和相关细节,以便警方展开调查并采取合适的法律行动。诈骗行为涉及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巨大或特别巨大的诈骗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4: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