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的三个要件分别是什么? |
释义 | 1、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 2、违规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认定肇事逃逸的要件有什么? 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认定,和对逃逸的后认定。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 酒后驾车肇事和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处罚分别是什么 酒后驾车肇事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的定性是什么? 定义: 如果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仍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就属于肇事逃逸。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定性: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什么是轻微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罪起点是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重伤,达到这个程度的将负事故的全部或者是主要责任,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相反没有达到这个构罪起点的都属于轻微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这个只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或者是行政的责任。轻微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构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行为人肇事后果的大小而定的。轻微的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一般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罚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的要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该内容由 王安妮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