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浙江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法律依据是《浙江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浙江省政府为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浙江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该法规的具体内容 《浙江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 第四条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遵循合法、合理、过罚相当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一)合法原则。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裁量条件、种类、范围、幅度内行使。 (二)合理原则。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当事人情况、危害后果等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科学、必要、适当。 (三)过罚相当原则。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与当事人过错程度、行为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开裁量标准;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公平、公正实施处罚,对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同类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 第五条本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罚款金额裁量采用百分比模式。 百分比模式是指根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设定裁量起点和若干裁量因素,对裁量起点和各裁量因素在总百分值以内分别确定若干具体百分值,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对应的各项具体百分值累加后,乘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法定最高罚款数额,得出罚款金额的模式。 第六条裁量因素是指影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裁量的因素,并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程度细化为若干具体适用情形,即裁量因子。 裁量因素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一)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 (二)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 (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 (五)当事人是初犯还是再犯; (六)当事人改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