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人员可否就业? |
释义 | 缓刑人员可以从事大部分工作,但不能担任党政领导职位、参军或公司领导。缓刑期间需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缓刑可撤销的情形包括再犯新罪、发现漏罪和严重违法。缓刑人员子女不能参军,需通过政审。缓刑是指暂缓执行刑罚的量刑方式,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对社区无不良影响的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法律分析 缓刑人员可以从事工作,只要不是担任党政机关的领导地位、参军、公司的领导职位,其他工作一般都不会受限。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 一、缓刑人员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缓刑除了党政领导职务、参军、大公司的领导等法律不允许,其余工作通常可以做,原来有单位的甚至可以保留身份。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我国刑法中缓刑的撤销事由有哪些 我国刑法中缓刑的撤销事由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1.再犯新罪 这里的新罪,是相对于已判之罪而言的,它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既包括同种之罪也包括异种之罪。只要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就应当依法撤销缓刑,对新罪和原判之罪实行数罪并罚。 2.发现漏罪 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说明犯罪分子隐瞒了部分罪行,没有认罪服法和真诚悔罪,应当依法撤销缓刑,对漏罪和原判之罪实行数罪并罚。 3.严重违法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依法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三、缓刑人员子女能当兵吗 缓刑人员子女不能当兵。政审不会通过。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征兵政审 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铰其他亲属是上述非法组织骨干分子的;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者有严重违法问题尚未查清,本人有包庇、报复言行的; 家庭主要成员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或者严重政治性问题,本人不能划清界限的。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结语 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可以从事各种工作,除了担任党政机关领导、参军和公司领导职位等受法律限制的职务外。他们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私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我国刑法规定了缓刑的撤销事由,包括再犯新罪、发现漏罪和严重违法行为。缓刑人员的子女不能参军,因为政审不会通过。缓刑是一种暂缓执行刑罚的措施,它要求犯罪分子具备较轻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五章 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第七十二条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五章 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第七十三条 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第二十七条 职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在对已满十六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进行职业培训时,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培训内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