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判决未作出前如何采取行动? |
释义 | 民事判决书未合法送达无法生效,已生效的判决不能上诉。当事人可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执行由一审法院或财产所在地法院负责。异议需书面提出,法院应在15天内审查,成立则撤销或改正,否则驳回。异议裁定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1、民事判决书没有合法送达的,不发生法律效力。 2、案件到了执行阶段,说明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已发生效力。对于已发生效力的法律判决、裁定,不能再提起上诉。 3、如果判决、裁定没有合法送达的,当事人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拓展延伸 在等待判决时,如何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 在等待判决时,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至关重要。首先,要全面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相关法律条款,以便准确评估自身的法律立场。其次,与律师进行密切合作,讨论可能的判决结果,并制定相应的备选方案。同时,考虑时间、资源和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表。此外,积极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行动计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最后,保持冷静和耐心,随时调整行动计划以适应判决结果的变化。通过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您可以更好地应对判决前的不确定性,并为案件的最终结果做好充分准备。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民事判决书未经合法送达将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即意味着判决书或裁定书已经生效。对于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或裁定,将无法再提起上诉。然而,如果判决或裁定未经合法送达,当事人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在等待判决时,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至关重要,包括全面了解案件背景、与律师密切合作、寻求专业法律意见等。通过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您可以更好地应对判决前的不确定性,并为案件的最终结果做好充分准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四十四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一百九十六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