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拘留15天是如何计算的? |
释义 | 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行政拘留不适用于特定情形的人员,如年龄未满18岁、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人。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强制措施,根据一定的条件可以先行拘留。 法律分析 执行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拘留15天,即14号到28号,家属是29号去接人。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合并执行不超过20日。《拘留所条例》第三十二条执行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扩展资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该条对于适用对象作了消极性的排除规定,即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以体现人文关怀。《治安管理处罚法》直接关于行政拘留制度的规定就是上述几个条文,其他都是针对某种具体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能否适用行政拘留的规定。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若审理后被无罪释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0条的规定,【拘留的条件】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拘留还可以划分为先行拘留,先行拘留要求具有一定的条件,先行拘留要求犯罪嫌疑人在逃,或者由自伤自残的情形,或者是存在身份不明的情况的,对于这样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先行拘留。 结语 行政拘留是一种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采取的行政处罚,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拘留所条例》规定,执行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此外,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合并执行不超过20日。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某些特定情形下的人员不适用行政拘留,以体现人文关怀。刑事拘留则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有一定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拘留并非处罚或制裁,而是为了确保案件的侦查和审理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根据《拘留所条例》第三十二条:执行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二条: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行政拘留1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