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
释义 |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肇事者因为逃避救助义务而导致被害人死亡,这是一种不作为犯罪,肇事者的作为义务(也就是救助义务)来源于其先行行为(也就是肇事行为)。 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前提是肇事者要有救助义务,而不履行救助义务。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那么肇事者就没有了履行救助义务的前提,因而也就不能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也要求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肇事者不履行救助义务(也就是逃逸)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肇事者也不能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就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肇事者不履行救助义务(也就是逃逸)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言,一般具有三种可能性,具体如下: 第一种:一因一果。 也即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只与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具有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第二种:二因一果。 也即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事后的逃逸行为均有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也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第三种:三因一果。 也即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为、事后的逃逸行为、第三人的介入因素均有因果关系。 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