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起诉通知的应对方式 |
释义 | 被告人收到传票后应准备出庭,如未及时收到,可由家属代为转达。被告可向法院询问是否受到起诉,法院也可通过邮件送达起诉文书。根据法律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受送达人可由同住成年家属、法人代表、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交给诉讼代理人或指定的代收人签收。送达日期以签收回证上的日期为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八十五条。 法律分析 如果被起诉,法院受理案件之后,会在一定时间内通知被告到法院领取传票。被告在收到传票之后,应该准备出庭。如被告没有及时收到传票,则应该由家属代为转达或者送达。如果被告人提前知道原告的起诉行为,可以去法院询问法官,来知晓自己是否受到起诉。法院也可能发送邮件,来送达起诉文书。根据相关法律规章,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8期为送达日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八十五条#160;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八十五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需要直接送交给受送达人。对于公民来说,如果受送达人不在,可以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来说,应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可以送交代理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已指定代收人,可以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