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肇事逃逸的追诉时效? |
释义 |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侦破前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者可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并无时间限制,但若被抓则不属于自首。 法律分析 肇事后案件侦破前自己投案就算自首,不算逃逸,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被抓就不是自首。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肇事逃逸: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与适用范围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或故意隐瞒身份、拒不配合调查的行为。追诉时效是指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刑事追诉的时间限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肇事逃逸的追诉时效为3年。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如肇事逃逸导致他人死亡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追诉时效可能会延长。追诉时效的适用范围包括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相关案件。法律规定追诉时效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平正义。对于肇事逃逸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是维护交通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结语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侦破前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者可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待遇。对于肇事逃逸行为,追诉时效为3年,但在造成他人死亡或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追诉时效可能会延长。追究肇事逃逸责任是维护交通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法律的适用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