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
释义 |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该遵循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除此之外,合同的履行还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情势变更原则。 一、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及需要的条件是那些 订立合同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条件: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法律,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6、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7、合同的订立应经过一定的程序或方式; 8、订立合同必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 9、合同订立的结果是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建立合同关系。 二、合同期限变更的条件有哪些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 1、具有合同履行变更的客观事实。情势泛指作为法律行为成立基础或环境的一切客观事实;变更是指情势在客观上发生了异常变动。而合同履行变更不仅包括交易和经济情况的变化,也包括非经济事实的变化。 2、合同履行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生效以后,履行终止以前。一方面,如果合同履行变更发生在合同订立时,就应认为当事人已认识到发生的事实,而当事人仍以对自己不利的已变更的情势作为合同的内容,就表明当事人自愿承担风险,所以事后也就没有保护的必要;另一方面,如果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才发生合同履行变更,由于此时合同关系已经消灭,所以不适用合同履行变更原则。 3、合同履行变更非当事人所能预见。 4、合同履行变更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即双方当事人对于合同履行变更没有过错。而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可分为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和其他事件三种。 5、因合同履行变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合同履行变更发生后通常造成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如果继续履行合同,会对当事人显失公平,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这里必须把握好“度”,即合同履行变更必须造成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极不均衡,如果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影响轻微,就不能适用这项原则。 三、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有多长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时效制度是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时长是三年,而起算的时间点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规定了民事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的制度规定,正是贯彻我国民事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重要体现。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