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要多久立案 |
释义 | 行政诉讼立案一般需要七日。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如果能当场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判定;如果不能当场判定的,则在七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一、民事案件从立案到结案要经过哪些程序 民事案件从立案到结案要经过的程序有: 1、立案。 符合立案条件的,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 2、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 3、申请证据保全。 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百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4、法院通知当事人开庭。 5、被告答辩状的时间。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 6、当事人举证。 7、申请证人出庭。 8、法院审结案件所需时间。 简易程序案件:3个月。 一审普通程序案件:6个月。 上诉案件:3个月。 二、工地老板拖欠工资应怎样起诉 被工地老板拖欠工资,起诉要做好以下事项: 1、固定证据和准备证据,包括身份证明,能够证明原告被告的身份信息,不同的案件提供的信息不一样,个人的一般包括身份证、暂住证(过渡期)或居住证、户口本、出生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和居住证明等;企业或其他组织一般包括营业执行照复印件加盖公章、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加盖公章、税务登记证或其他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企业基本信息(工商局网站打印版)已经三张合一的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即可;证明法律关系的证据; 2、书写起诉状。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被告是一人,则应向法院提交两份起诉状; 3、法院受理。根据立案登记制的规定,凡是能够当场立案的当场受理,不能当时立案的则先登记并一次性告知补充的材料。符合法定条件的,7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法定条件的,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案件受理后,七日内交诉讼费,否则视为自动撤诉。若案件需要做财产保全,可立案时一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担保申请书,并交纳保全费。 三、交了诉状就算立案了么 对于民事案件,交了诉状不算立案。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