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怎么办理再婚财产公证呢?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老人可以在登记结婚前办理婚前财产约定书公证,约定财产归属。约定书在双方登记结婚后生效。办理需双方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拟定的约定条款。约定内容必须真实、具体、清晰,无胁迫或欺诈情形。公证员审查通过后,出具公证书。婚姻终止时,财产归属按约定书认定。 法律分析 1、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老人可以在登记结婚前,可以到到公证处办理婚前财产约定书公证,约定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一)各自婚前的财产归各自所有; (二)婚后各自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各自所有等。对于婚前财产约定书而言,该约定书的生效条件一般是“自双方登记结婚之日起生效”,即前述约定书的内容待双方登记结婚之后方才生效,不登记结婚,就不生效。若一方按照前面的建议办理了婚前财产约定书公证,当这段婚姻走到尽头时,关于财产的归属,就会按照前述婚前财产约定书的约定来认定。如果需要办理“婚前财产约定书公证或夫妻财产约定书公证”,双方当事人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并带好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和有关财产权属的证明材料,并拟好约定书的主要条款。约定内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具体、清晰,没有歧异。双方在办理公证时,应当没有任何被胁迫或欺诈的情形。经过公证员审查符合办理公证条件的,就可以出具公证书。 拓展延伸 再婚财产公证:老年人的婚姻保障与财产安全 再婚财产公证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婚姻保障和财产安全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再婚的情况逐渐增多,因此办理再婚财产公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再婚财产公证,老年人可以明确再婚时各自的财产状况和权益,避免因再婚而引发的财产纠纷。公证书作为法律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发生争议时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再婚财产公证也有助于规范夫妻双方的财产管理,提高双方的财产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老年人应及早了解并办理再婚财产公证,以确保婚姻稳定和财产安全。 结语 老年人办理再婚财产公证是一项重要的婚姻保障和财产安全措施。公证书作为法律证据,明确了再婚时各自的财产状况和权益,避免因再婚引发的财产纠纷。同时,规范夫妻双方的财产管理,提高财产意识和责任意识。老年人应及早办理再婚财产公证,确保婚姻稳定和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第一千零七十条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