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劳动合同纠纷怎样取证如下: 1、主动搜集提供。劳动者对自己的主张,均应积极提供证据。搜集时,上述八种证据种类均可以搜集; 2、相应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应由用人单位提供;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1)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工资发放记录,应当包含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用人单位应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3)劳动者提供初步证据证实用人单位掌握的其他证据,如考勤记录、相关考核表格等。 3、劳动者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如在社保局、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保存的公文、电子证据等。 什么是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者根据纠纷内容收集并提供基本的证据即可。因为法律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