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二审的结果如何? |
释义 | 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及刑事案件二审改判情形。缓刑条件包括: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事实认定错误或不清、犯罪情节较轻、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且不再危害社会。刑事案件二审改判情形包括:原判决法律适用错误或量刑不当,以及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二审法院应根据情形决定驳回上诉、改判或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后,二审法院应作出最终判决。 法律分析 一、关于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1、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如下: (1)原判决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 (2)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3)犯罪情节较轻; (4)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刑事案件二审改判有哪些情形 1、刑事案件二审改判情形有: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 2、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结语 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包括: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足,犯罪情节较轻,以及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和不再危害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的情形有:原判决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或者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可能驳回上诉、抗诉并维持原判,改判,或者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重新审判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五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提出申请,以及办案部门或者侦查人员对鉴定意见有疑义的,可以将鉴定意见送交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提出意见。必要时,询问鉴定人并制作笔录附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