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酒驾致死需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释义
    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其中包括酒驾、无驾照驾驶、安全装置不全等恶劣情节,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可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隐藏或遗弃被害人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的行为将被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刑法》第133条
    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六条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
    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现实中,行为人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一般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此时除了要给予驾驶者交通行政方面的处罚外,刑事方面的处罚也是很重的,并且对驾驶者来讲也是格外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最高则可以对行为人处15年有期徒刑。
    结语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分为不同的级别,具体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来决定。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最高可达15年有期徒刑。对于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情况,除了交通行政处罚外,还会面临刑事处罚,对驾驶者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