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认定时限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
释义 | 工伤认定申请中止的情形及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遇到劳动关系争议、需要其他部门结论、不可抗力等情形,可以中止工伤认定。中止期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时限。一旦中止情形消失或申请人提供新证据,可以恢复工伤认定程序。如果申请不符合条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终止工伤认定。 法律分析 人社局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 2、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也就是说,人社局已经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但是出现特殊情况,例如对个人或单位对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单位对职工死亡原因提出尸检等原因,人社局有权中止工伤认定,等待结果出来再继续认定程序。员工发生工伤超过一年再想去申请认定,人社局就不会受理的。 什么情形下可以中止工伤认定时限 首先,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然而,以下情形可能导致工伤认定中止。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止工伤认定并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在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期间的 2、需要有关部门对相应事故的结论为依据,而有关部门尚未作出结论的 3、由于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工伤认定决定难以作出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工伤认定中止的情形消失或申请人提供新的证据后,恢复工伤认定程序。工伤认定中止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终止工伤认定,并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终止通知书》。 结语 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人社局有权中止认定时限,等待相关结论出来再继续程序。工伤认定中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关系争议、需要有关部门结论的等情况。一旦中止情形消失或申请人提供新证据,工伤认定程序将恢复。工伤认定中止的时间不计入时限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将终止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