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劳动仲裁程序结束后工资何时到账? |
释义 | 劳动仲裁程序后60天可以拿到工资,如双方未起诉可申请强制执行。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法》,仲裁庭应在45天内做出裁决,可延期15天。逾期未裁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不服仲裁裁决可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一、劳动仲裁程序后多久可以拿到工资 劳动仲裁的裁决期限是60天,上诉期限是15天,如果裁决下达后15天内双方都没有起诉的,那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至于什么时候能执行回来,那就要看对方的经济状况以及人人民法院的执行能力了。 二、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结束后,如何确保工资及时到账? 在劳动仲裁程序结束后,确保工资及时到账的关键是遵循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双方应当遵守劳动仲裁结果,如果雇主被判决支付工资,他们应该按时履行义务。其次,及时与雇主沟通,确认支付工资的具体时间和方式,以便及时接收款项。同时,建议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仲裁决定书等,以备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此外,如果工资未能及时到账,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律师,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最后,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意识,可以帮助预防和解决类似问题。 结语 劳动仲裁程序结束后,确保工资及时到账的关键是遵循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双方应当遵守劳动仲裁结果,雇主被判决支付工资时应按时履行义务。其次,及时与雇主沟通,确认支付工资的具体时间和方式,以便及时接收款项。建议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仲裁决定书等,以备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如工资未能及时到账,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律师,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保护权益。最后,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意识,有助于预防和解决类似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