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该怎么赔偿 |
释义 | 《专利法》规定,对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根据实际损失或获得的收益进行赔偿;如果难以确定,可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赔偿还应包括权利人的合理开支。若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的利益和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法院可根据专利权类型、侵权行为性质等因素,确定一万元至一百万元的赔偿。 法律分析 1、依据《专利法》的规定,对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侵权的,如果有造成实际损失的,按造成的实际损失赔偿,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在有获得收益的情况下,按获得的收益进行赔偿。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2、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拓展延伸 如何维护实用新型专利权益及应对侵权行为 维护实用新型专利权益及应对侵权行为是保护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首先,建议持有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人加强专利权益的管理,包括及时维护和更新专利信息,确保专利权益的有效性。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侵权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对于发现的侵权行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应对,如发送警示函、进行调解谈判或提起诉讼等。此外,建议与专业律师合作,制定专利保护策略,确保权益得到充分维护。维护实用新型专利权益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以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 结语 维护实用新型专利权益是保护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根据《专利法》规定,对侵权行为的赔偿应按实际损失或获得的收益进行,难以确定时可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人民法院可根据专利权类型、侵权行为性质等因素确定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建议权利人加强专利权益管理,建立侵权监测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应对侵权行为,并与专业律师合作制定专利保护策略,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六条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被控侵权人也可以主动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