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偷窃罪在未成年人中的刑罚 |
释义 | 未成年人盗窃家庭财物或亲属财物,不予追究;未遂或中止的盗窃不算犯罪。如果未成年人盗窃次数不超过3次,但金额较大,如实供述、积极退赃,且符合特定情形,可视为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量刑,使用暴力或威胁的应定罪处罚,情节轻微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处理。”司法解释同时明确,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根据司法解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3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3种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这3种情形是: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 该司法解释也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量刑标准予以明确: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偷窃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偷窃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法律界和社会普遍关注如何平衡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与其需要受到的法律保护之间的关系。 首先,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法律上普遍承认其心智发展不成熟,存在较大的改造和教育潜力。因此,在刑事责任方面,一些国家采取了特殊的规定,如减轻刑罚、少年犯罪法庭等,以确保未成年人能够接受更为适当的惩罚和改造措施。 其次,法律保护方面,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特殊的权利,如有权得到专业辩护、保护个人隐私等。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关怀,提供更多的预防和帮助机制,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偷窃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改造潜力以及社会的教育和关怀。通过合理的刑事责任和法律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在盗窃自家或近亲属财物的情况下,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不追究的情况下,可不按犯罪处理。同时,该司法解释明确表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在盗窃未遂或中止的情况下,可不被认定为犯罪。根据这一解释,如果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3次,且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备一定的轻微情节,那么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会被认定为犯罪。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量刑标准也有明确规定:情节轻微的可以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三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一)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二)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 (三)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