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偷欠条销毁犯法吗 |
释义 | 借条被撕毁后,如作为证据使用,因其作为书证的载体和内容完整性遭到损坏,属于有瑕疵的书证,其效力将受到影响或者灭失,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它的处理如下: 一:委托司法技术部门进行整复和鉴定,辨别真伪。通过对破碎借条的整复,分析载体断离痕迹,确定是否同一整体,尽量恢复其原貌,显现、辩读借条所记载内容。 二:查明借条损毁的原因,是债权人因债务人清偿债务而撕毁的,还是债务人未清偿债务,债权人无意撕毁的,还是他人恶意驱使,对负有民事法律义务的人故意毁灭书证的,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关于“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规定处罚。 三:区别情况,认定效力。 1:对整复后内容完整的借条,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可以作为定案依据。对方有异议并有相反证据证明的,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2:对整复后的借条内容残缺部分有异议的,责令其提供证据证明,无充分相反证据推翻的,应认定借据效力。对重要内容难以辨认或缺失,非借条持有人对该借条有异议且有充分证据证明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一、怎样造假借条才能使得借条有效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造假借条都不能使得借条有效,如果对借条的真伪有疑问,一般采取以下途径予以处理: 1、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在经济交往中,任何资金的流动,必然要流下财务痕迹。特别是大额的现金流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都要涉及银行等财务机构。当事人如果在银行存取款,那么银行都会有收付款凭证。因此,法官可以依据根据申请到相关金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结算凭证。 2、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对于双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对等”或不确定,仅凭一些重要证据难以判断借款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法官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并根据当事人的支付能力、交易习惯、以往的合作关系、借款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3、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是判断一个借条真实与否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常伪造的借条包括伪造借条内容、伪造时间、伪造签字、伪造指纹手印等等,权利人可通过司法鉴定对借条进行真伪鉴定,真伪鉴定有笔记鉴定、借条生成时间鉴定、指纹鉴定等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