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拘留是刑事拘留处罚吗? |
释义 | 刑事拘留不是刑事拘留处罚,对精神病患者不适用。拘留是公安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阻止犯罪行为。若未抓获犯罪嫌疑人,需通知检察院。犯罪嫌疑人有精神疾病不会被拘留,看守所不收押患有精神病的人。判断精神病通常根据感知、思维、记忆力等方面。刑事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无法消除案底。 法律分析 一、刑事拘留是刑事拘留处罚吗? 1、刑事拘留不是刑事拘留处罚。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性强制措施。拘留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犯罪行为继续进行,防止犯罪分子逃跑和自杀。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受到刑法的制裁。 2、对于应当被拘留,但是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需要告知检察院。 (1)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应当立即将执行回执送达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人民检察院还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2)公安机关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将执行情况和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原因通知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在人民检察院撤销拘留决定之前,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继续执行,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新的情况和线索。 二、犯罪嫌疑人有精神疾病能拘留吗? 1、犯罪嫌疑人有精神疾病不会被刑事拘留。 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进行健康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押: (1)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传染病的; (2)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 (3)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2、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精神病通常根据感知、思维、记忆力等方面。 (1)感知:患者是否出现幻听幻视等错觉,也可能出现胆小、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一般具体表现为害怕房间内的玩偶、家具、电器、花草树木、恐惧周围的人和事等。 (2)思维:精神病患者一般无法正常思考,甚至对简单的数学题无法给出正确答案、言谈举止和精神、没有逻辑、做一件事情不能注意力集中等。 (3)记忆力:患者对远期或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发生错乱,遗忘,虚构等症状。 刑事处罚分为主刑、附加刑两大类,根据现行法的规定,刑事拘留既不属于主刑,也不属于附加刑,故此刑事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若是被法院判处了刑事处罚,那么一定会留下案底。而留下了案底之后,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将案底消除。 结语 刑事拘留并非刑事拘留处罚,而是公安机关为阻止犯罪行为继续进行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应当被拘留但未能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需要告知检察院,并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单位。犯罪嫌疑人若有精神疾病,一般不会被刑事拘留,除非罪大恶极且对社会有危险性。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通常根据其感知、思维和记忆力等方面的表现。刑事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无法消除案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七条 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拘留通知书应当写明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 本条规定的“无法通知”的情形适用本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三)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 无法通知、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对于没有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家属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