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离婚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假离婚买房有什么风险? |
释义 | 假离婚买房的主要风险和注意事项。假离婚买房可能引来官司,构成欺诈行为,留下不良记录。假离婚买房也可能导致真离婚,其中一方翻脸不认人,让另一方蒙受损失。法律不承认假离婚,离婚财产分割存在风险,离婚后财产不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分析 限购政策让不少家庭都十分的无奈,想要购买二套房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事儿,但是有一个途径还真能让自己获得再次购房的资格,那便是假离婚,而这种方式,也成为了很多家庭青睐的对象。那么假离婚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假离婚买房有什么风险?想要通过假离婚的方式买房,自然首先便需要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知识。 一、假离婚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1、假离婚买房可能会引来官司。 很多人都觉得假离婚是一件小事,无非就是两个人去查一下征信记录,看看对方名下有没有贷款记录,之后就拿着相关证件到民政局去办理离婚手续,再去房管局办理更名手续,然后由没有贷款记录的一方去购买新的房子,并办理银行贷款,等拿上了银行的贷款就复合。 可是,实际上假离婚买房并没有这么简单,虚假离婚其实就是一种无视国家法律的行为,而假离婚买房可能就会构成欺诈的行为,这时就会为当事人引来官司,最后不仅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还留下了不良的记录。 2、假离婚买房可能会假戏真做。 虽说假结婚是当事人在双方共同商议互通的情况下才办理的,但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对方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你是不会清楚知道的,这就可能会发生让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情况。比如,夫妻二人婚后生活平淡,男女双方中的一方已经萌生了离婚的想法,而对方毫不知情,此时,欲离婚的一方便会提出假离婚买房,等到离婚手续办理完毕之后,便翻脸不认人,让另一方白白蒙受损失。 二、假离婚买房有什么风险? 1、法律不承认“假离婚” 从法律上来讲,并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一旦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由于法律保护婚姻自由,一方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复婚。 2、离婚财产分割有风险 为了规避限购政策,夫妻双方通常会在《离婚协议》上约定房产归一方所有,由名下无房的一方重新购置新房产。如果获得房屋一方反悔不想复婚,则无房一方会面临人财两空的悲惨境地。即使双方复婚,不论是根据《离婚协议》获得的房屋还是离婚后单方重新购置的房产,分别属于各自第二次结婚前的个人财产。 3、离婚后财产不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双方应当按照签署的离婚协议分割财产,离婚后各自取得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无权再依据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规定要求分割财产。 结语 假离婚买房需谨慎,存在一些风险。首先,虚假离婚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可能引发官司并留下不良记录。其次,对方真实意图不明,可能导致假离婚变真离婚,让一方蒙受损失。此外,法律上并不承认假离婚,一旦离婚手续办理完毕,复婚较为困难。离婚后财产分割也存在风险,离婚后财产不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无权要求分割。综上所述,对于假离婚买房需谨慎,应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并考虑个人情况做出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二十条 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