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转发别人发的不实信息违法吗 |
释义 | 违法 一、不知情转发谣言犯法吗,怎么处罚 违法,涉嫌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二、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三、按规定,朋友圈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的,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1、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4、行为人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不过,朋友圈本身就带有传播信息的性质,跟实际诽谤的表现不同。 四、如果有以下严重情节,即会涉嫌构成诽谤罪: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