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残疾人犯罪如何应对 |
释义 | 法律分析:一、残疾人犯罪如何应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残疾人犯罪同样需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但是却能够辨认和控制自身的行为能力的,不存在免责事由,构成犯罪的同样依法定罪量刑。如果是又哑又聋的残疾人或者盲人实施犯罪的,其辨认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受到影响,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二、残疾人犯罪怎样量刑? 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与其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联系的,如过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实施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财产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视等刺激时因冲动发生伤害的案件,考虑到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别的生理、心理状况,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从宽处罚。 但是在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的与盲人身份无直接关系的犯罪中,特别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组织犯罪中,这类被告人甚至可能成为犯罪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此情况下,被告人虽具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但不能作为对其从宽处罚的理由。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