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遇到什么情况时,公民有权进行无限防卫? |
释义 | 正当防卫权的行使条件及方式:对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应敢于行使,但要善于判断时机和方式。不以财物为重而牺牲生命不符合正当防卫。 法律分析 一、在遭遇什么情况时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 1、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 1、应敢于正当防卫。无论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怎样,不法侵害人尤其是犯罪分子,在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时,他们均害怕遭到制裁,这是道德和法律长期作用的结果。而正当防卫却恰恰相反,它是法律和道德所鼓励、赞同的行为。自古邪不压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如果遭遇不法侵害行为,应敢于正当防卫。 2、要善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多遇穷凶极恶之人,面对突发的危险之事,需要智勇双全。善于正当防卫须审时度势,而非逞一时之勇或作无畏牺牲。西方有句谚语:当遇到劫匪时,请交出钱包,并记住他的长相。可被我们借鉴,为了些财物而失去无价的生命不是正当防卫的追求。 结语 在面对暴力犯罪和不法侵害时,我们有权采取正当防卫行为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然而,正当防卫也应当在必要限度内进行,避免造成过度损害。因此,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应敢于正当防卫,善于审时度势,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