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追尾第二天能报警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
释义 | 追尾后未及时报警的当事人可以第二天报警,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第二天报警可能导致事故现场已拆除,不利于调查和认定,因此需要时间作出决定。如果核查确认存在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受理并制作受案登记表;如果无法证明事故存在或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法律分析 发生追尾后当时没报警的,可以第二天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进行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因为第二天报警的,一般事故现场已经拆除,不利于案件调查,不利于交警做出正确的交通事故认定,所以需要时间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经核查确实存在道路交通事故事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但如果经核查无法证明存在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 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追尾事故后的报警时限及法律规定:保护受害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在追尾事故发生后,报警的时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受到法律的规定和约束。根据法律规定,受害者应尽快向警方报案,以确保及时保护自身权益。一般而言,追尾事故后的报警时限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但具体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司法管辖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报警的及时性对于调查事故原因、保留证据以及追究责任都至关重要。因此,及早报警是保护受害者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害者在报警时应提供详细的事故经过和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进行调查。同时,受害者还应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益和可行的法律救济途径。综上所述,追尾事故后及时报警并遵守法律规定是保护受害者权益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维护公正和法律秩序。 结语 追尾事故后的报警时限是一个重要问题,当事人未及时报警且事故现场已撤除后,可以在第二天报警。然而,由于事故现场已拆除,可能不利于案件调查和交警的事故认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经核查证明存在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受理并制作受案登记表。如果无法证明或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因此,及时报警并遵守法律规定,有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公正和法律秩序。受害者应尽快报案,并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救济途径。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 调查取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九条 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查验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号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牌证以及机动车和驾驶人违法信息。对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车辆驾驶人违法行为调查的,还应当查验其他相关证件及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处罚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交通警察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其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