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离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
释义 | 一旦领取离婚证,双方即告解除“假离婚”的婚姻关系,不再具有夫妻权利义务,但取得再婚权利。婚姻登记具有公示效力,无论离婚是否自愿或真实,离婚行为均有效。 法律分析 “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一旦领取离婚证后,他们的婚姻即告解除,双方不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不再有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均取得再婚的权利。因为婚姻的登记行为具有公示效力,无论其离婚登记是否属于自愿和是否具有离婚的真实意愿,其离婚行为都属有效。 拓展延伸 假离婚是指当事人虚构离婚事实,实际上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对于假离婚行为,法律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与后果。首先,如果被发现存在假离婚行为,法院可能会撤销离婚判决,使婚姻关系恢复原状。其次,假离婚可能导致涉及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争议。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裁定财产归属、债务分担,并可能影响子女抚养权的判定。此外,假离婚也可能触犯法律,构成欺诈、伪造证据等犯罪行为,涉及的当事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假离婚行为不仅存在法律风险,还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建议当事人在解决婚姻问题时遵守法律程序,避免涉及假离婚的行为。 结语 假离婚是指虚构离婚事实,实际上未解除婚姻关系。假离婚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和后果。一旦被发现,法院可能撤销离婚判决,恢复婚姻关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子女抚养等方面可能引发争议,法院将重新裁定。假离婚也可能涉及犯罪行为,构成欺诈、伪造证据等,当事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建议当事人遵守法律程序,避免涉及假离婚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