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撤销诉讼时效规定 |
释义 |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五种情况可以导致合同可撤销,包括重大误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当事人应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消灭。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种类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以及欺诈、胁迫等情形。对于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当事人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撤销权是诉权,只能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行使。 法律分析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以下五种情况,即重大误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导致合同可撤销: 1.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撤销权即产生。 2.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受到乘人之危的情况,撤销权也将产生。 3.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撤销权也将产生。 4.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受到欺诈,撤销权也将产生。 5.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受到胁迫,撤销权也将产生。 如果当事人没有行使撤销权,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2条的规定,那么撤销权消灭,合同即成立。撤销权属于形成诉权,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行使必须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同时,权利人不得仅依据单方通知而行使撤销权。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种类有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撤销权是撤销权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效溯及既往的消灭的利权。因撤销原因不同,撤销权人也不同。重大误解中,误解人是撤销权人;显失公平中,遭受明显不公的人是撤销权人;欺诈、胁迫中,受欺诈、受胁迫的人是撤销权人。撤销权是诉权,只能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 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如何撤销 民法典规定,商标许可合同如果出现可撤销情形的,当事人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向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由仲裁机构或者法院进行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结语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欺诈或胁迫等情况,就有可能产生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来消灭合同,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行使撤销权并且符合法律规定,那么撤销权就会消灭,合同即成立。此外,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以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对于这些合同,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但撤销权只能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行使,且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五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民法典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