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是否需要合同规定加班费 |
释义 | 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无效,但可以约定加班工资基数。国家规定的加班费一般为工资的150%,双休日200%,国定假日300%。加班费是劳动者按需延长工作时间所获得的报酬,既是对劳动者付出的补偿,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手段。用人单位需支付合理的加班费,避免滥用延长工作时间。节假日加班费需依法纳税。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是否需要约定加班工资 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无效,但可以约定加班工资基数基数。 按照《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征得劳动者同意,且每天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因此,加班时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用人单位约定具体加班费金额无效。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依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为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法定工作时间工资标准。 二、国家规定的加班费是怎么算的 国家规定的加班费:一般情况是工资的150%,双休日加班是工资的200%,国定假日加班是工资的300%。 加班费,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 对劳动者而言,加班费是一种补偿,因为其付出了过量的劳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支付加班费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人单位随意地延长工作时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12年2月,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表示节假日加班费需依法纳税。 结语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无效,但可以约定加班工资基数。国家规定的加班费是根据工资的比例计算,一般情况为工资的150%,双休日加班为工资的200%,国定假日加班为工资的300%。加班费是劳动者为延长工作时间所付出的努力的合理报酬,同时也是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方式。注意,根据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的规定,节假日加班费需要依法纳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