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对未成年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权益维护
释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和单位包括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以及人民检察院;在被告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赔偿责任可以向刑事被告人、监护人、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共同犯罪案件中已死亡被告人的继承人以及其他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索赔。
    法律分析
    1、哪些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公司可以吗?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和单位为:
    (1)被害人。这里的被害人与《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规定的作为公诉案件的当事人的“被害人”不同,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4)人民检察院。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能把人民检察院简单地理解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是未成年人,我该向谁要求赔偿?
    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是指对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
    (1)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
    (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3)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继承人。
    (5)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投诉通道】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既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法律更注重的是保护和教育,而非惩罚。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往往会较为温和,更加注重教育、矫正和改造。同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也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指定监护人、安排教育、康复和社会服务等。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重新融入正常生活,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成年人。
    结语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人和单位有明确规定,包括被害人、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以及人民检察院等。对于未成年人作为被告的情况,赔偿责任主要由刑事被告人及其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律更注重保护和教育,以帮助其改过自新。同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法律也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上仅为概述,具体情况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评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8: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