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社会道德要求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法律无法对其进行具体规定和量化标准。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则可以成为辩护的理由。但是,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是相对困难的,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和证明。一般情况下,法院会从被告人的行为动机、社会认可度、行为后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判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条:犯罪必须有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主观上的方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一条:犯罪人犯罪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累犯: (一)已经被判处刑罚而未执行完或者正在执行中; (二)犯罪后又犯罪; (三)犯罪后被判处缓刑,缓刑期间又犯罪; (四)犯罪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服刑期间又犯罪; (五)犯罪后被判处没收财产,没收期间又犯罪。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有权进行辩护,包括陈述、申辩,对控告其犯罪的证据提出质证、辩解和发表意见。 总之,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需要充分证据和证明,同时也需要被告人的积极辩护和法院的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