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房屋预告登记后,能否签署房屋合同? |
释义 | 房屋预告登记确保合同有效,但不允许物权变动。预告登记后,未经登记的权利人同意,不能处分该不动产。开发商需具备预售许可证,与购房人约定预告登记,并共同或单方申请登记。成功后,可取得预售许可证明。 法律分析 房屋预告登记后,合同作为一种债权,是有效的,但是因为预告登记,不能发生物权变动,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 如何进行房屋预告登记 如何进行房屋预告登记?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这意味着开发商如没经过购房人同意,再将该房屋卖给其他人,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预告登记制度与传统的进行房屋过户登记很相似,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一)确定开放商拥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可以保证开发商在预售后有履行的能力,具体说来需要具备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这四个条件后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 (二)与开放商约定房屋预告登记。在确定开发商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与其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中可以约定房屋预告登记,也可以在房屋买卖合同外另行书面约定房屋预告登记。无论如何,双方约定是进行预告登记的前提。 (三)申请预告登记。在已完成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后,买房人可以向当地县级以上房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告登记。如开发商未按约定与买房人共同申请预告登记,买房人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 (四)申请成功后,去房管局办理预告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结语 房屋预告登记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它确保了买卖双方的权益。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预告登记可以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防止物权的变动。通过预告登记,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进行房屋预告登记需要确保开发商拥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与开发商约定预告登记,并向相关部门申请预告登记。成功完成预告登记后,买房人将获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这一制度的实施保障了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房屋交易的安全性与合法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或者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 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期限;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 (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日。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二节 房地产转让 第四十六条 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