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法律行为形式要件是什么 |
释义 | 1.当事人确定。(有的民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只有一名)2.意思表示明确。(有的民事行为只须一个意思表示,比如抛弃动产;有的民事行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比如买卖合同)3.标的确定。标的是行为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将标的与标的物区分开来,标的的外延比标的物的外延广阔,即标的物是标的的物化。比如汽车,房屋等;而标的可以之权利或者义务等)民事法律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其效力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表现的方式,也即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方式。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法律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作了专门规定,其主旨在于:(1)公示并强调有关行为及其后果的严肃性。(2)促使当事人谨慎从事,以切实保障其利益。(3)便于证据保全。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又被称作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口头形式。即行为人用口头语言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包括当面交谈和电话洽谈等直接对话方式,也包括托人带口信等。凡是法律不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法律行为,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口头形式简便易行,直接迅速,但又因没有文字根据而缺乏客观记载,不便于调查取证。因此,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数额不大或者可及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宜适用于数额较大,内容复杂,非即时可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是书面形式。即行为人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这种形式根据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应采用书面形式。对“书面”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纸面”形式,由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书面形式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只要是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都可以确定为书面形式,具体可表现为下列形式:1、合同书。通常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有关内容进行协商订立的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的合同文本。2、书信。指当事人以信件设立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包括平信,邮政快件,挂号信及特快专递等多种形式。3、数据电子形式。它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是什么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是什么 根据相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形式再现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形式。《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形式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1、凡是以文字表达形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书面形式,如书面合同、书面遗嘱等。2、凡是以口头语言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口头形式,如双方当事人通过当面协商或者电话洽谈而订立的口头合同。 该内容由 闫璨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