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结果
释义
    劳动者如何维护和兑现劳动仲裁裁定和法院判决的权利?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相关材料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债务能力等信息,以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需积极配合提供相关信息,否则将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法律分析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碰到让劳动者恼火的事情:经过劳动仲裁,有了仲裁的裁定,规定应当在多少日内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裁定或判决的结果。然而在裁定生效后(劳动仲裁裁定送达后15天内,当事人不向法院提出起诉,劳动仲裁裁定即生效)单位却拒不履行,劳动者该如何维护和兑现仲裁裁定和法院判决赋予您的权利呢?那就是司法中的另一个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首先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申请人身份证明等材料,人民法院的立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在七日内审查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执行机构在接受移送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逾期仍不履行的,依法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执行结束。
    因此,律师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积极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以利于执行。否则,在人民法院无法查到被执行人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将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结语
    经过劳动仲裁裁定的劳动者若遭到单位拒不履行裁定的情况,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维护和兑现自己的权益。申请执行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法院的审查立案程序。执行机构将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逾期未履行,将依法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应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债务的能力等信息,以提高执行成功的可能性。否则,若法院无法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将面临执行不能的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