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如何处理不给予书面仲裁? |
释义 | 这篇文章介绍了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条件和途径。仲裁机构持续不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或拒绝提供书面仲裁决定时,当事人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后一年内不可以直接起诉,但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进行维权。 法律分析 如果仲裁机构持续不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或拒绝提供书面仲裁决定,当事人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劳动仲裁后一年内是否能直接起诉 劳动仲裁后一年内不可以直接起诉。劳动仲裁后要提起诉讼必须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 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受15天限制)。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二、发生劳动纠纷该如何维权?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维权: (1)协商进行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 (2)申请进行调解。当事人就已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双方当中有一方反悔了,那么同样也可以向仲裁机构去申请仲裁处理。 (3)仲裁处理。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解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条件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拓展延伸 合同仲裁后可以起诉吗 合同仲裁后一般不能起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 结语 劳动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仲裁机构持续不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或拒绝提供书面仲裁决定,当事人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后一年内不可以直接起诉,当事人应当同时具备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这三个条件。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进行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