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罚金对减刑的影响研究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刑事判决书中罚金的相关规定以及减刑的适用条件。罚金在判决前先交可以减刑,但会影响减刑的幅度;减刑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在刑罚执行期间,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符合法定的减刑情节。同时,法院在判决前要求犯罪分子交罚金的目的不仅是保证罚金的执行率,也是看其悔罪态度。 法律分析 刑事判决书中所处的罚金不缴纳的可以减刑,但会影响减刑的幅度。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除应当审查罪犯在执行期间的一贯表现外,还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财产刑执行情况、附带民事裁判履行情况、罪犯退赃退赔等情况。 减刑主要是指对被执行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份子进行减除处罚的法律规定。减刑在犯罪分子要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假释指一种提前释放的法律规定,前提是犯罪份子在改造期间确实表现极好而且真心悔过,不再危害社会。总之减刑和假释的前提都是犯罪份子在改造期间表现良好。 处罚罚金的目的 法院让你在判决之前先交罚金,首先是要保证罚金的执行率,另一方面是要看你的悔罪态度,有没有对法律的敬畏。如果你积极上交了罚金,判决结果一般会对悔罪表现有一定的认可,至少是正常判决,如果你拒不提前缴纳,法院仍然会判你罚金,执行与否就不重要了,但不会在判决中认可所谓的悔罪表现。有无悔罪表现的结果体现在自由刑(主要是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刑期上,不要以为交了罚金就没事了、不会进去等,但你交罚金是否积极确实会在实际上或多或少的影响你的刑期。 减刑的适用条件: 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减刑的对象只有被判处刑种的限制,而没有犯罪性质和被判刑期的长短的限制; 2、在刑罚执行期间,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符合法定的减刑情节,如果没有被判处刑罚或者刑罚已执行完毕,减刑就不存在的意义。只有符合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的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减刑。 结语 罚金在刑事判决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减缓刑罚的执行,但同时也会影响减刑的幅度。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他们在改造期间表现良好且真心悔过。而罚金则是为了保证罚金的执行率,以及查看罪犯的悔罪态度。因此,在判决前先交罚金可以提高减刑的机会,但拒不缴纳罚金则会影响减刑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七十一条 被判处罚金的罪犯,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