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释义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的主旨是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仲裁范围和程序。当事人可就土地承包合同、流转、调整、确认、侵害等纠纷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然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纠纷需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解决。仲裁委员会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仲裁应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注重调解,尊重事实,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德。 法律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 第三条下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依法设立,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第五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注重调解,尊重事实,符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 拓展延伸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的适用范围和程序是什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首先,适用范围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涵盖承包合同履行、土地权属、承包权益保护等问题。其次,程序包括仲裁申请、仲裁受理、仲裁庭组成、证据交换、听证辩论、仲裁裁决等环节。申请人应向指定的仲裁机构递交申请书,经仲裁机构受理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解或听证,最终由仲裁庭作出裁决。在整个程序中,当事人有权提供证据、陈述观点,并享有公正、公平的仲裁程序保障。这些规则旨在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解决纠纷的程序。该规则适用于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合同履行、权益保护等问题。申请人可向指定仲裁机构递交申请书,经仲裁庭调解或听证后,最终由仲裁庭作出裁决。当事人在整个程序中享有提供证据、陈述观点的权利,并受到公正、公平的仲裁程序保障。这些规则旨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分工,支持有关调解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 第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根据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实际需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可以在县和不设区的市设立,也可以在设区的市或者其市辖区设立。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设立。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