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是怎样的 |
释义 | (1)依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具体情况,拟订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制订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工作。 (2)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了,应提出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送本单位领导,重要的应同时报送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3)对重大审计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须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经批准的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4)被审计单位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在15日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申诉;对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诉。 单位负责人、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申诉30日内作出处理,对不适当的处理决定予以纠正。申诉期间,原审计处理决定应照常执行。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即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审计依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各种原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都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评价。 2、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以点采面,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审计评价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开展,不可扩大审计范围。 3、简洁易懂原则 审计报告文字措辞要明确、简练。从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来看,明确是指写出的报告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简练是指内部审计报告一定要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能短则短,把主要方面讲清楚则可。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2、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3、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4、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 5、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