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具体是哪些? |
释义 | 诉讼时效的范围和影响。诉讼时效不适用于七种情况,包括请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费等。超过诉讼时效只丧失胜诉权利,起诉权仍存在。诉讼时效可分为短期、长期和最长期,具体时效期间为三年、四年和二十年。约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约定无效。部分民事纠纷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法律分析 一、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具体是哪些?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具体如下: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5、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6、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7、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二、过了诉讼时效法院还能受理吗 1、超过诉讼时效只是丧失了胜诉的权利,但起诉权并未丧失,仍然可以提起诉讼。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2、诉讼时效的分类 (1)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三年的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长期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3)最长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期间为20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告分割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而非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时起算。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诉讼时效的延长,但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等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可能为三年、四年、二十年,这些期间是法定的,当事人若是对此进行约定、只要约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就是无效的。根据规定,并非是所有的民事纠纷都有诉讼时效,诸如请求支付赡养费等的纠纷,就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结语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具体如下: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超过诉讼时效只是丧失了胜诉的权利,但起诉权并未丧失,仍然可以提起诉讼。诉讼时效的期间可能为三年、四年、二十年,当事人对此进行的约定若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则无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