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超过诉讼时效是否还可以起诉?
释义
    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可以。诉讼时效过期后,当事人仍有诉讼权,只失去胜诉权。法院不保护其权利,但仍有实体权利,可请求履行。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法律规定超过20年不受保护。诉讼时效要件包括请求权、怠于行使权利事实、持续存在导致届满。法院不主动审查时效,对方不采取时效过期方式可胜诉。
    法律分析
    一、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
    还可以起诉的。因为诉讼时效过期之后当事人依旧拥有诉讼权,失去的只是案件的胜诉权。即使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也不再保护其权利,胜诉权是指在法律上没有了请求法院裁判保护该权利的权利,这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但从该法律关系构成上分析,当事人仍有实体权利,即有接受该权利履行的权利,该实体权利并没有丧失。丧失胜诉权后原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也就是说法律不再予以强制力保护,只能靠个人的信用以及道德来约束,但是例外的情况是如果债务人重新确认了自然债务,那么这种确认是受法律所认可的,自然债权人可基于这种新的确认重新请求法律保护。
    二、诉讼时效的时限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过后,当事人一就可以进行上诉。法院不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也不会主动的使用诉讼时效过期的程序来进行判决。如果对方不采取诉讼时效过期的方式来对当事人进行抗诉的,那么依旧有机会胜诉,拿回欠款。
    结语
    无论诉讼时效是否过期,当事人仍然保有起诉的权利。尽管胜诉权已失去,但实体权利仍然存在。诉讼时效过期后,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依赖个人信用和道德约束。然而,如果债务人重新确认自然债务,法律将予以承认,权利人可重新请求法律保护。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的要件包括存在请求权、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以及持续存在的怠于行使权利事实导致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过后,当事人仍可提起上诉,法院不会主动审查时效,只有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才会考虑。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