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休养期间工资待遇是该怎样的 |
释义 | 工伤人员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等级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由单位承担费用;已评定伤残等级且需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不同等级支付;工伤期间不发放工资,发放津贴补贴。 法律分析 1、工伤人员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过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享受伤残等级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承担费用。 5、工伤职工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6、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的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 7、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受工伤后,可以根据指定的意愿报销相关的费用。但是在工伤期间,不会发放工资给受伤员工,一般是将一定的津贴补贴发给员工。 拓展延伸 工伤休假期间的薪资保障政策解析 工伤休假期间的薪资保障政策是指在员工因工伤需要休假期间,雇主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一定比例的工资给员工,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休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一般为员工原工资的80%至100%不等,具体比例根据工伤程度和治疗期限等因素而定。同时,雇主也应当为工伤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以确保其在工伤期间享受到相应的经济保障。工伤休假期间的薪资保障政策旨在保护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工伤期间能够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支付。 结语 工伤休假期间的薪资保障政策旨在保护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工伤期间能够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支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休假期间,雇主应支付员工原工资的80%至100%不等的比例。同时,雇主还应为工伤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经济保障。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保障工伤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