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未报警,公安机关是否会受理? |
释义 | 交通事故未报警,公安机关会受理吗?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当事人未报警但请求处理的情况。如果经核查确认事故存在,公安机关会告知当事人并受理。如果无法证明事故存在或不属于管辖范围,公安机关会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然而,如果当事人有条件报警但未报警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将负全部责任;如果各方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将负同等责任。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未报警,公安机关会受理吗,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但是,如果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警,而未报警或者未及时报警,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如果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 拓展延伸 未报警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是否会追究责任?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报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义务。然而,如果交通事故未报警,公安机关是否会追究责任呢?答案是可能会。虽然未报警可能会影响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证据收集,但公安机关仍有权调查并追究责任。他们会根据事故现场的痕迹、证人证言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进行调查和分析。如果能够确定事故责任方,公安机关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如罚款、吊销驾驶证或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无论是否报警,参与交通事故的各方都应该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并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这样才能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结语 交通事故未报警,公安机关会受理吗?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应按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经核查,若事实存在,公安机关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若无法证明事实存在或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然而,若当事人有条件报警却未报警或未及时报警,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应负全部责任。若各方均有条件报案却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责任应同等承担。因此,无论是否报警,参与交通事故的各方都应履行法律责任,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 (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 报警和受案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四节 检验、鉴定 第四十九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